潮湿炎热的夏天,与欢乐的户外游泳活动伴随而来的是“红眼病”高发季节的来临。由于“红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群发性强,一人得病后,如果防治不当,家人、同学、同事等身边人便会齐齐“中招”。
◆预防第一步:“红眼病”传染途径多
红眼病 通过这些途径传染
“红眼病”的学名是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结膜是眼白与眼皮上的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如果这层结膜发生了急性炎症,就得了急性结膜炎,该病是结膜炎临床症状表现最为严重的一种结膜病。它可因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病毒所致。
红眼病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发病,病人自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先是眼睛发红、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还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由于广东温暖潮湿,病毒繁殖迅速,“红眼病”在广东更易群发。
一个“红眼病”人往往会让很多人“眼红”。因为“红眼病”人的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红眼病”人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以及他们的手指上都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凡是“红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沾有这些病原体。正常人使用了“红眼病”人用过或摸过的东西,或者同“红眼病”人握了手,再去揉自己的眼睛,就会受到感染,眼睛很快便会“红”起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小环境里有“红眼病”人,得赶快提高警惕,别乱摸物品、勤洗手,别揉眼睛。
在红眼病高发期,坊间甚至流传“看一眼”就会染病的说法,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预防第二步:到医院确诊合理正确用药
“红眼病”要以预防为主,如与病人接触,要注意洗手消毒,并预防性地使用氯霉素等眼药水;游泳前后滴一两滴抗菌素眼药水,这种眼药水最好具备抗过敏、收缩血管、止痒消肿作用,泳前滴用,可预防眼睛受到感染或刺激,泳后滴用,可迅速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及其他不适,同时也起到清洁眼结膜的作用。若不幸“中招”,最好先到医院检查,确诊后方可合理用药。
据医生介绍,“红眼病”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发病,同时或相隔1-2天后发病。一般此病3-4天病情达到高潮,并逐渐减轻,约2周便可痊愈。得病后要积极治疗,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对红眼病也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故宜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
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另外,患者也不要与别人合用同一只眼药水以防交叉感染。
有人为了“巩固战绩”,或“防范于未然”,“坚持”长期用药,结果适得其反,因滥用抗生素引起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白内障及诱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真菌及其他条件致病菌角膜炎等严重后果,所以药品绝不能当日常用品反复使用。
◆预防第三步:到药店买药自治“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