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青光眼
快速搜索

揭开青光眼的面纱

2015年11月25日

揭开青光眼的面纱

青光眼应该如何治疗?

发现与治疗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对青光眼最好先用药物治疗,若在最大药量下仍不能控制眼压,可考虑手术治疗,应先用低浓度的药液,后用高浓度的药液滴眼,并根据不同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时间,决定每天点药的次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24小时内能维持有效药量,睡前可用眼膏涂眼。

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后的随访也很重要,即使眼压已经控制,仍应每4~6周复查一次,包括眼压,眼底和视力,每年应检查一次视野,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所能承受的限度,将带来视功能损害,最典型和最突出的表现是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缩小,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至失明。

一 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多是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原发性青光眼可分成闭角和开角两种类型。

1 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年龄多在45岁以上,30岁以下较少见,由于在发作时,可以出现明显的眼充血现象,故以往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处理,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至治愈。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分四个阶段:1,发作期2,间歇缓解期3,慢性进展期4,临床前期。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常可有些诱因,如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等,发作开始时,患者感到有些轻微的眼胀和头痛或者恶心感,白天视物呈蒙雾状(雾视),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有彩虹围绕灯光),病人常常在这种现象频繁出现或症状严重而不能再缓解时,方来就医,此时,眼压急剧上升,视力高度减退,以致仅存光感(患眼看不见东西,只有一些光亮),此时,需要刻不容缓地积极进行抢救治疗,迅速控制眼压使之下降,视力可以逐渐恢复,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因为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经过多次发作后,视力就会越来越差,最后的结果是失明。

青光眼发作时,一些病例往往误诊为眼科的虹膜睫状体炎,或内科的胃肠炎,偏头痛等而通过相反的治疗而使病情恶化。

闭角型青光眼如果能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痊愈而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如果错过了手术时机,则即使进行手术,效果也大打折扣。

2 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又称单纯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甚为缓慢,而且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个别病人甚至一只眼已经失明,尚不知何时起病,这种在没有症状下逐渐导致失明的眼病,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患者年龄分布于20~60岁之间。

症状:开角型青光眼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在病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病人方有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等感觉,有时也可有虹视和雾视现象,到了晚期双眼视野(眼睛看得到的范围)都缩小时,则可有夜盲和行动不便等现象出现。

如果患者经常有上述症状,就需要找眼科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祥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是青光眼,就须要进行正确的治疗,以便阻止视力的损害,治疗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二 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有很多种:

1,角膜前粘性白瘢引起的继发青光眼

2,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3,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4,眼底血管病变与继发性青光眼

5,眼内肿瘤与继发性青光眼

6,颜面血管痣与继发性青光眼

7,激素与继发性青光眼(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产生高眼压)。

8,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9,囊膜性青光眼(因白内障所致)。

三 先天性青光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