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可能是由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2种疾病,这2种病在一眼共存时,都可由于2类症状互相掩蔽,以及医师的忽略而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这一特殊临床过程的正确认识显得至关重要,先给出两例病案供大家参考。
例1 患者,男,25岁,因右眼反复胀痛3天,于2007年5月入院。3天前右眼被拳击伤前房积血。
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4,左眼0.9,右眼角膜水肿(+),前房周深>1/2CT,瞳孔5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眼底C/D=0.6。左眼正常。
眼压:右眼5.5/12=0.65kPa,左眼5.5/7=1.63kPa(用药),前房角检查右眼11~2点虹膜前粘于许氏线,其余房角开敝,视野右鼻下方缺损。24h眼压差右眼3.45kPa,眼压描记C=0.05,F=1.60,Po/C=800,左眼正常。
诊断:右眼挫伤性青光眼。
停药6d后眼压上升至6.73kPa,点噻吗心安1次后眼压降至0.53kPa,维持4~5d后再上升,出院用药。3天后再次门诊复查视力0.04,不能矫正,眼底乳头C/D=0.8,颞上方锯齿缘截离,眼压右眼5.5/0以下10/2.5=7.29kPa。诊断右眼挫伤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作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位。
例2 患者,男,56岁,因双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自2005年至2008年在门诊治疗。2007年初突然左眼视力下降,复查:右眼1.0,左眼0.1(矫正无助),双外眼正常,前房周深>1/2CT,屈光间质透明,眼底双眼C/D=0.5,左鼻上枝动脉细,双眼压5.5/0=5.52kPa,视野鼻下方缺损。眼压用药后可控制。2日后再次门诊复查:视力左光感/颞侧,前节正常,玻璃体混浊,眼压5.5/20以下,扩瞳后发现视网膜脱离,颞侧3点钟马蹄形孔,入院手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现双眼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