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LASIK制作角膜瓣和准分子激光照射很难会引起角膜上皮、实质、内皮的炎症反应或伤口愈合等反应,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反应是零,有代表性的便是DLK和上皮向内生长。DLK见于LASIK术后1周(几乎均在第1天),原因不明,角膜瓣下引起弥漫性肉色颗粒状浸润,细菌培养阴性,大多自然缓解,部分恶化、瘢痕化,引起视力障碍。
治疗方法:第1期每小时倍他米松点眼,次日再诊;第2期开始给予泼尼松龙(40mg起)内服;第3期角膜瓣下冲洗、点眼,继续内服;第4期保守的长期观察。
该院DLK发病率0.81%(46/5708例),与发病明显相关的因素有术者操作技术、微型的膜刀种类、角膜瓣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再手术情况。炎症患者泪液中可见很多中性白细胞。推测与刀片上的金属粉、电动机附着的油、细菌内毒素、睑板腺分泌物、聚烯吡酮碘等消毒液、冲洗器械的洗涤剂等原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