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之一。过去这类视网膜病变于生物显微镜下难以发现,多被误诊为扁平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OCT可以清楚显示活体视网膜的横切面解剖结构,并清晰地显示玻璃体一视网膜牵拉关系。Benhamou等和Gau-cher等用OCT检查发现,高度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劈裂的内外层之间桥样连接清晰可见,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上呈细的中等光反射。本组28眼,术前OCT不同切面扫描也发现类似变化。虽然大多数黄斑视网膜劈裂变化缓慢,但视网膜劈裂伴后玻璃体的牵引可以发生黄斑裂孔,进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目前关于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的原因尚无定论,亦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闵祥荣等综述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玻璃体一视网膜牵引、后巩膜葡萄肿以及与之相关的后极部视网膜退行性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联合注气术是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方法,尽管一些研究证实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较高,部分患者视力可以得到改善,但亦有研究指出玻璃体切割术会增加术后黄斑裂孔发生的风险。因为玻璃体切割术扰乱了眼内正常生理状态的平衡,使原本脆弱的黄斑区视网膜营养得不到改善。此外,玻璃体切割手术创伤大,有导致眼内炎的可能,同时要求患者坚持俯卧位,限制了这一手术方式的广泛应用。
我们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黄斑视网膜劈裂28眼。术后随访12个月,OCT检查24眼后极部视网膜劈裂的内外层之间桥样连接消失,劈裂腔消失,4例劈裂腔变小,视网膜厚度均变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降低,眼轴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后巩膜加固术以较宽条带直接加压于黄斑区且加垫巩膜片,相当于径线形的环扎扣带,可减少眼球容积,产生弥漫的大面积压陷而不产生明显压嵴,可使眼轴缩短,降低近视屈光度,减轻对视网膜的牵引,有利于劈裂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内外层重新黏合,从而提高了视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劈裂,后巩膜加固术无论在视网膜解剖复位和功能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避免了眼内手术对视网膜功能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我们认为该术式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较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