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由于安全性高、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远期效果也得到临床验证。但也出现了少数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问题,表现为眩光、光晕、夜间视力下降等。研究发现,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屈光手术给人眼的屈光系统带来了更多的高阶像差。我们采用波前像差引导LASIK施行个体化切削手术治疗近视,与常规LASIK手术相比较,能有效降低术后的高阶像差的增加程度,提高视觉质量。
(1)一般资料2004年2月至2009年8月接受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39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手术患者随机抽出25例(5O眼)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9例(18眼),女l2例(21眼)。对照组男12例(24眼),女l3例(26眼)。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1.2~4.6)岁和(22.8±4.3)岁。术前检查:常规术前检查包括眼部裂隙灯、检眼镜、NCT眼压计测眼压、OrbscanII检查、角膜测厚。屈光检查:主觉验光结合电脑、检影及散瞳验光,试验组术前平均屈光度数(等值球镜度数,下同)一2.00-一8.55D(一4.95±1.82D),对照组为-2.56~-9.25D(-5.16±1.73D)。波前像差检查:采用AllegrettoWaveAna.1yzer波前像差仪(依据Tscherning原理设计,美国WavelightLaserTechnologieAG公司产品)。方法:每隔10min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次,共4次,用药完毕后约10min,瞳孔直径>7.0mm,行波前像差检查。所有检查均由一人操作,每只眼重复检查4次,最后选取低阶像差(近视和散光)与屈光检查误差最小、高阶像差图形和RMS值重复性最好、原始摄图对焦最准确的1次检查结果。所有检查均由一人操作。
(2)手术方法采用科以人公司提供的第八代准分子激光系统--鹰视世纪波(波长为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光斑直径0.95mln,发射速度200Hz,高速飞点扫描和红外制导主动跟踪),采用Mo一riaⅡ电动式微型角膜刀,所有手术均由有丰富屈光手术经验的医生完成。试验组将OrbscanI1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输人激光机电脑内,形成切削数据文件。角膜瓣厚度为130~160m,根据剩余角膜床厚度>250Ixm的原则选择切削区直径,2组病例切削区直径均为6.0~7.0mm(未包括过渡区),进行个体化切削的患者,术前用标记笔在裂隙灯下标记角膜缘3点钟和9点钟位置,以便术中正确定位,减少术中眼球旋转,行经典LASIK手术。术后滴托百士、玻璃酸钠滴眼液一月,氟米龙滴眼液一周。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