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近视眼
快速搜索

在不同的年龄段近视眼有哪些变化?

2015年06月26日

1.~25岁组平均近视度一8D,平均眼轴26.3mm。眼底改变相关度数参数与前期研究“中的~20岁组相似,提示发育期后形成的近视度数控制在一8D、眼轴27mm以内眼底可长期保持在豹纹状改变阶段。

2.~30岁组、~35岁组可以耐受较长眼轴,至29mm仍呈豹纹状改变,但29mm以上眼轴基本呈现病理性眼底;平均近视度在高度近视一l0.5D,平均眼轴28.3mm。

3.~40岁组平均近视度一11.5D,平均28mm。眼底变化呈多样性,即一l4D眼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但眼轴28mm可呈病理性改变。40岁组在较短眼轴可以出现病理性眼底提示正常的机体衰老与高度近视的退行性病变可以重叠,从而加速、加重后者的发生。

4.四组问,2l~40年龄段稳定在一7D以内眼底可以无改变;豹纹状改变可以耐受较高近视度数达10D以上、较大眼轴变化27-30mm;病理性眼底基本分布在12D左右。~25岁组与一20岁组相似,一30岁组与一35岁组呈平台状,一40岁组又呈多样性改变。

5.在眼压的变化中,与2O岁以下阶段相比(19.39mmHg),相应的眼压呈平均的较低眼压状态(平均l6.28mmHg),只是在~25岁组、~30岁组高于平均眼压(16.58~17.5mmHg),30岁以上保持低于平均眼压状态(平均l5.5mmHg),但个别分析可以发现大视杯、视盘呈萎缩状同时伴眼压偏高,超高度近视伴严重病理性改变的职业多系重体力劳动者(农民),可能与过度用力使眶压升高、致眼压增高,从而加速眼球的扩张观点吻合。提示眼压具有在眼球的持续扩张也起着的重要作用,亦即眼球扩张的内动力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