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青光眼
快速搜索

患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吗?

2015年05月23日

  青光眼病人要避免失明,关键在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苗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视神经受损。   患了青光眼,最终都会失明吗?——这种想法笼罩在很多青光眼病人的心头。过去,由于医学界对青光眼的复杂过程认识不全面,科学研究还未阐明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临床治疗手段也很有限,导致一部分青光眼病人最终会失明。

  当今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青光眼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治疗措施也越来越完善,医生不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药物(目前已经有多种抗青光眼的滴眼液)、激光(如无损伤、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手术治疗青光眼,而且能在某些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通过及时的干预来防止青光眼的发生。

  可以说,青光眼病人若能及早发现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并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通常是不会失明的。   小编推荐:青光眼的常用三种治疗方法   青光眼什么时候做手术合适?

  避免失明关键在于早发现

  青光眼病人要避免失明,关键在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苗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视神经受损。因为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使已经萎缩的视神经重新恢复功能。也就是说,视神经一旦萎缩,任何治疗均是徒劳的,失明将无法避免。

  青光眼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大家应提高警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病人的前房角是关闭的。一种情况是前房角突然关闭,眼内压在短时间内升得非常高,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表现为剧烈眼痛,眼红,视物模糊,有光晕,头疼,有时伴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可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偏头疼”、“重感冒”等。很多病人还有一过性虹视(看东西有彩虹一样的光晕)、视力模糊、眼胀和鼻根部酸痛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通常可自行缓解。当上述症状较轻微时,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

  另一种情况是前房角渐渐关闭,称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更不易被觉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缓慢而渐渐发展的。病人的前房角虽然看上去是开放的,但房水排泄受阻,眼内压缓慢升高。由于病变早期没有疼痛,故大部分病人难以及时觉察。部分病人可有视疲劳、眼部不适、进行性近视和视力模糊等症状,但极少有人会把上述症状与青光眼联系在一起。

  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其他眼病、浑身疾病或某些药物的应用而引起正常房水循环受到干扰或破坏,房水流出通道受阻,眼内压升高。大多为单眼发病,一般不遗传。

  发育性青光眼包括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两种。前者主要是婴幼儿病人,有的在出生前就已发生,特点是大眼球、大角膜(黑眼珠)、雾浊(无光泽),患儿有流泪、常揉眼睛、怕光和哭闹不安等症状。

  青少年型青光眼是指6—30岁发病的发育性青光眼,为前房角发育不良导致,症状出现较晚,无眼球及角膜增大表现,早期一般无症状,诊断较困难。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可出现虹视、近视加深、头疼和眼胀等问题。

  有上述疑似青光眼症状者,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如测量眼内压、检查房角等,以便于发现疾病,及早接受治疗。

相关阅读